金文小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金文】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
【小篆】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甲骨文】(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楷书】
1、点画齐备。楷书的点画有点、横、竖、撇、捺、提(挑)、折、钩八种。一般具体在书写时,横画、竖画、撇画的起笔以及横画的收笔多作顿笔;撇画收笔处逐渐提笔出锋;捺画收笔时先逐渐铺毫重顿,再渐渐提笔出锋;笔画转折之处往往为顿笔,钩画为一种特殊的转折,在停驻之后挑笔出锋,这一点也是楷书的独特点画表现,即与隶书相比,楷书省改了波磔,增加了钩。历史上也屡有对楷书点画的探讨。楷书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对楷书八种基本点画的具体写法及要求有“八法”之说。如初唐欧阳询有《八诀》,概括了楷书八种点画的基本形态。此后唐代张怀在《玉堂禁经》中说,“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并有图示“永”字的八种点画。楷书的点画要求严格,各种笔画皆有自己的规范、标准,不能任意进行改变。如“到”字的立刀旁后一笔,必须作钩,而绝不能写作“悬针”。又如“亡”字最后一笔是竖弯,就绝不能写成竖横或竖折。又要求“笔笔不苟”,每个笔画的起、落、转、折、收等皆要有所据。此前的篆、隶书作为“正体”,都有点画问题,但点画形态不及楷书齐备,也没有楷书对点画要求之严格。

2、结字方整。一般认为,中国文字是“方块字”。在篆、隶、楷、行、草诸体中,应该说楷书是最具方块字形的。楷书中,虽然严格意义上的方形字极少,但都以方块为其基本字型。在各种字体中,楷书的结构既不同于篆隶的横平竖直、均匀布白,也不似行草的自由散落布白。楷书要求在结字的“平正、匀称、飞动、参差”中字形方整。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金文小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什么特点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4、隶书的特点 ...

甲骨文金文大纂小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
3、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4、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余谨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隶书】特...

汉字的各种形体有哪些主要特点?
甲骨文。象形性、图画性很强;笔画纤细,方笔居多;结构不稳定,异体字较多。金文。笔画比甲骨文丰满粗壮,笔势圆转,不露锋芒;字形略显长圆,大小比较整齐一致,布局也较匀称;形声字大量出现,并出现很多简化字。小篆。书写线条化。书写整齐有规律,符号性强;结构稳定化。每个汉字的笔数基本固定,一...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什么特点
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4、隶书 从篆书发展而来...

汉字发展经历了哪七种字体?
1. 甲骨文:商朝时期的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录事件。甲骨文的特点是笔画细瘦,字形大小不一,具有明显的图画特征。2. 金文: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又称钟鼎文。金文的特点是笔画肥大厚实,结构趋向整齐,图画特征减少,符号性加强。3. 小篆:秦朝统一六国后通行全国...

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哪几个演变发展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多个演变发展阶段,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1. 甲骨文:甲骨文具有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等特点。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因此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

甲骨文和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有什么不同
甲骨文是以画的形式,小篆和金文比较圆润,楷书比较大气,草书行书就是连笔字。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2. 金文:发展于周朝,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活动。3. 大篆:形成于春秋时期,是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书体,结构较为简化。4. 小篆: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标准化文字而创制,笔画规范,结构严谨。5. ...

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哪几个演变发展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汉字的演变顺序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主要特点:甲骨文: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等。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

如何区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和风格各有不同,以下是如何区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的简要说明:甲骨文: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书写形式之一,主要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晚期和西周。甲骨文的字形简单、粗犷,以直线和角度为主,缺乏曲线。金文:金文是铸于青铜器上的铭文,主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