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6-12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什么是健康,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他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很片面。真正的健康应该是具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条件。新一轮课改正是伴随着体育功能趋于多元化而应运而生的。新课标下的学校体育由强调传统的体育教学观转化为身心协调发展的多维健康观。新课标的启动实施,促使广大体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审视学校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尤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思考如何诊断治疗学生不良心理,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青少年学生不良心理状况的表现
1.叛逆心理重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智慧、长知识、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阶段。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来看,青少年的成熟感是从生理成熟、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形成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生理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在这个过渡期,这三方面的成长既有前一个发展阶段尚未完全转变的特点,又有新的心理发展阶段尚未稳定下来的特点,这些新旧特点的矛盾是交叉的重叠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平衡,各种心理矛盾复杂交错,多种矛盾冲突得不到切实解决,必然导致青少年叛逆心理的产生。
2.适应能力差
适应能力高低影响着中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自我表现,通过对部分中学生相关问卷的调查显示,低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较高年级学生突出。原因在于:一是绝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为独生子女,自幼受到长辈溺爱,生活上缺少自理经验,一旦离开父母遇到实际问题就会感到迷惘。二是,考入重点中学,他们一般是原来学校的尖子生,自幼生活在各方面的赞扬声中,形成了他对荣誉有一种强烈的追求欲。一旦这种欲望未能达到满足时,就会觉得心里不平衡、泄气、精神上非常压抑,从而对教师疏远,对同学冷漠。三是考试及综合评定成绩不够评“三好生”条件时,导致情绪低落,悲观失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承受压力大
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引起社会、学校、家庭整个环境都较为压抑,使人的压力也随之加大。从而导致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要求加大,使学生无意间对自己设定了一个高目标。而当这一高目标无法实现时,往往使学生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压抑,从而导致疲劳过度、睡眠不良、注意力分散又无能为力等不良情绪,最终失去信心乃至把自己与现实隔离,甚至出现厌学情况。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己家庭出身、学习成绩等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产生较为强烈的自卑心理。通过交谈了解到,由于目前学生课程多、学习时间紧、睡眠不足,特别是临近考试阶段表现更为明显,生理、心理负荷加大,致使大脑过度疲劳,大脑皮层机能下降,引起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受羁,导致学习效果差、成绩下降,从而引起学生紧张、焦虑、神经衰弱等消极情绪。
二、教学中针对不良心理的调适方法
1.加强对健康的认识,全面理解健康,重视心理健康
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身体健康了,心理才会健康;反之,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影响着心理健康。比如说一个人患了严重疾病,如果是癌症,你说他的心理怎么会健康,他的情绪怎么会稳定,他的信心怎么会坚定!反过来讲,人的心理也影响着身体健康。例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有这样的描写,说她看到花开的时候,想到花落的情景;看到亲人的团聚的时候,想到离别的情景;碰到不顺心的时候,更是以泪洗面。林黛玉最后死于忧郁造成的肺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兴趣练习,满足个体需要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扮演好各种角色,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根据分组及课时要求做好计划、备好课。每节课除了学习新课、了解有关知识之外,还可分配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项去练习,以满足个体需要,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利用体育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他不受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所涉及的人、事、物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信心提高了,体质增强了,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体应该怎么做?
(二) 施行鼓励教育形式,进步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练习具有必定的难度和强度,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通过体育练习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耐性。如在体育课堂上进行耐力跑,关于学生的意志力是一大检测,大多数学生在奔跑没有结束时就已精疲力竭,而且难以坚持,这一进程正是体育学上的运动的极限点,在教师的正确...

教学模式在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你具体知道哪些呢?
1.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体会“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讲堂中,许多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转变了教育形式。开始注重初中生的体育教育,在教授学生体育常识、进步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培育高中生的心思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在教育中采用对症下药的教育方法,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

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的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调整心理。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激励和诱导学生。在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坚韧、乐观、自信、开放等良好心理素质构成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站在教育学生的高度,帮助学生,激励和...

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
4、尽量优化教学环境,如上课前通过画出清晰的跑道,明确学生活动的场地,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并利用集体从众功能,让学生产生“别人不能,我能,别人能、我更能”的功能效应的竞争心理,从而使学生油然产生战胜困难的心理欲望,随机进行效果转移,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把曾经在练习中尝到...

如何在体育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课上心理健康渗透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信心的培养;2.自我意识培养;3.公平竞争意识培养;4.顽强的意志力培养;5.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培养。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以上五种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教学内容的精心选取和有效拓展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面临的困难来自于学生自我...

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一、学会合作 在体育课上会有各种集体运动,比如说跳绳、打乒乓球,那么老师应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合作对象,自己交流各自的优点,讨论技巧,然后在比赛当中合作,再次总结,改进合作,然后把合作弄得更好,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二、学会沟通 在体育课上老师是没有分身术的,只能照顾到一部分同学,其他...

中学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应该怎么做?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合适的规划既然体育教学面向的对象是学生,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想要体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就必须要在这个过程之中,注意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好,...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耐挫力。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一般都带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和耐挫力,从而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敢顽强、互相...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学,可通过以下途径。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心理氛围是优化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的“软环境”,是时刻伴随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背景。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由师生双方配合完成的,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地方在于其更需要学生的参与。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胆小怕摔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象跳马、跳箱、单杠、双杠等,这些带有危险性的动作,有些同学胆小不敢做,这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品质。如在学跳马时,我先让胆子大的几个学生先跳,接下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能跳过去,还有六七个困难户,就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