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陶行知的《三代诗》“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如题所述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

实践出真知,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实在在的做事,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变为自己拥有的知识,要想获得知识必须进行行动,所以行动是知识的老子。

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创造创新不是凭空就能进行了,只有在充分掌握一个事物的运行规律,知道它的本质,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所以创造的前提是拥有知识,知识是孙子的老子。

扩展资料:

这首诗创作于1917年秋,当时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回来在国内任教,开始提倡教学合一,强调行动的作用。于是有学校的同事和他开玩笑,既然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为何名为知行,陶行知一听,向大家宣布,从现在起,不再叫 陶知行,改名叫 陶行知。为此,他还当场写了这首《三代诗》。

行动是老子是说行动像一个家庭的父亲一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行动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知识是行动的产物,又能够促进和升华行动。行动需要运用知识,同时又可以获得知识。正是这些新的更多的知识,把获知者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创造是孙子指的是社会的每一项进步,人生的每一个辉煌,都来自于创造。所谓的创造,就是想别人没有想过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制造出既是社会需要,又是自己独创的成果和产品。创造需要行动,也需要知识,只有把知识和行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与众不同,一鸣惊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4
教育家陶行知在《三代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不可”。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行、知、行不断循环往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三代诗》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学做合”---把教学做合一的全过程贯通起来了:
一、行动生困难 ;二、困难生疑问; 三、疑问生假设;四、假设生试验;五、试验生结论; 六、结论又生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行动”是“老子”,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最后一个“行动”是“孙子”,是学生的再创造。

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教学做合一”中,始终要以做为中心。光学而不做,或是光教而不做,都不是彻底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将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就是此原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