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列举出出自《战国策》的两个成语 并注明出处 感激万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4-17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中国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五》,意思是说要走一百里路的,走了九十里,只能算完成一半。也就是说,最后“十里”相当于“百里”中的“五十里”。这句成语劝勉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能因为那短短的“十里路”,少加努力,使我们的所做的事功亏一篑。

内助之贤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
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
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
丈夫挥看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
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
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睛傲的样
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
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
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拙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对妻子
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
称他有内助之贤。
第2个回答  2013-04-17
亡羊补牢 应该是的吧~~

请列举出出自《战国策》的两个成语 并注明出处 感激万分!!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中国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五》,意思是说要走一百里路的,走了九十里,只能算完成一半。也就是说,最后“十里”相当于“百里”中的“五十里”。这句成语劝勉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能因为那短短的“十里路”,少加努力,使我们的所做的事功亏一篑。内助之贤 晏婴是战...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有哪些
左支右绌 《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羽毛未丰 《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寝食不安 《战国策·齐策五》:“秦...

请列举出出自战国策的两个成语 并注明出处 感激万分!!
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大庭广众——以敞大众。两败俱伤——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安步当车 《战国策·齐策四》不遗余力 《战国策·赵策》不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 任你挑啊~~

我要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并有白话文解释
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大庭广众——以敞大众。两败俱伤——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南辕北辙——犹至楚而北行也。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和俗语,带解释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闾之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顾犬补牢(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宜立刻补救)、门庭若市(厅堂热闹得像市集一样)、狐假虎威(比喻弱小的人仗这强大的人给自己打气)、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做法)、鹬蚌相争(比喻两败俱伤的竞争)、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

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__
示例: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一、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出自:战国·佚名《战国策·楚策四》:“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翻译:滥用武力的军队容易动,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二、安步当车 [ ān bù dàng chē...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及解释
挥汗成雨—— 挥:洒,泼。形容人多。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也形容出汗多。《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狡兔三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门庭若...

《战国策》里耳熟能详的成语
1.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赵)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战国策·燕策二》释义:鹬:一种...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1 1) 痛入骨髓:《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2) 卧不安席:《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3)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明·施耐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