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的八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佛教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消极、积极代表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前者看得虚无,易流于断见;后者看得实在,易落入常见。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主要来自三方面的误解:第一,出家制度。出家人放弃世俗生活和对感情、财富、地位的追求,从世间标准看,给人消极的印象。其次,生活方式。出家...
佛教问题
1.地球上的人如果遇不到佛,是缘,不是佛菩萨舍弃这些人。《佛法灭尽经》中说7000年后,佛法完全消失。这不是佛舍弃人,而是人舍弃佛。譬如现在,多少人都是舍弃佛菩萨的啊!2.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在久远劫前是师兄弟,《法华经》等佛经都有记载,佛经上确实记载,释迦牟尼佛是因比弥勒佛精进...
问几个佛教问题
对于中国的佛教徒来说,问讯是佛弟子必学且例行的佛门行仪。例如今人皈依三宝之后,皈依证明师的第一个责任,便是教授合十、问讯等基本礼节。一般佛弟子学会了合十与问讯后,他们佛教徒的身分,好象也就成立了。又如佛教徒无论进入寺院或个人在佛菩萨圣像前用功,首先就是向佛菩萨顶礼致敬。在顶礼圣像之前,往往先有一个...
佛教问题
1.由于佛经是由印度翻译过来。在翻译的过程中,有许多词是直接音译过来的,涅槃、涅槃、菩提,薄伽梵、夜叉等等。具体有哪些音译,哪些不音译,玄奘大师提出“六不翻原则”。2.佛经的早期翻译过程,即直接意译,以魏晋玄学道家名词来解析。然则二者属不同语系,不同文化区域。虽然有一些相似的意趣。但是各...
佛教问题?
佛教教导我们,心即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佛性。前生与今生,佛性不变,只是我们迷失于世间的琐事中。事业与文章可能短暂辉煌,但最终都将归于平淡。神仙与富贵,都是虚幻的追求,真正的智慧与平和来自于内心的觉醒。会心之处即为佛地,泉水清冽在于山间。戒律是通往佛性的阶梯,佛是智慧的...
佛教高手何在?问两个佛教问题
1,天界来的觉悟者到人间来度化众生,他是谁呢?答案:你知道的,都不是,你不相信的,都是;磨练了你意志和成长的,都是;令你增长邪见,傲慢,自以为是等的,都不是。。。2.为什么没有觉悟的猪?不是没有,是你没有觉悟,所以不知道谁是觉悟,坦白说,他们用他们被人类主宰,杀害,等等表现来...
请教一个佛教问题
1. 问题概述:当前,许多人就佛教中的一个议题进行辩论,该议题涉及对“业力”的理解。2. 业力的定义:业力可以视为“念力”,业力源自个体的身、口、意行为,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后果。3. 业力的储存与作用:佛教中有说法提到“第八识-阿赖耶识”,或称作“种子识、根本识”,可类比为电脑硬盘,...
关于佛教的一些矛盾疑问
先不说成不成佛的问题。比如你到了一个地方,迷失了方向,辨不清东南西北,莽莽撞撞,心中焦虑疑惑,即便有暂时的快乐,心里很快又会迷茫。可是当你转过向来的时候,心中豁然开朗,轻轻爽爽。这就是迷和悟的区别。迷就是凡夫,悟就是佛。3.佛经里是用物质世界的种种形象描写的精神世界,在翻译的过程...
关于佛教的一些疑问
9、佛教以前是可以吃肉的(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专为已杀),现在南传佛教(部份东南亚地区)和藏传佛教都还可以吃肉。8、打个比方来说这个问题,投胎转世,就象人搬了家住一样,房子的款式(转世后可能男女,肤色,高矮胖瘦都不一样哦)虽然不同了,可住在里面的主人还是没变,他有着同样的...
佛教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简短点
生死是佛教最根本的问题!人的神识不生不灭,无始无终,人是六道之一(天 人 阿修罗 地狱 饿鬼 畜生 ),如不修行人只会在六道里轮回 分段生死 只识今世 不知前生 轮回无了期!!!佛教人向善断除执着 分别 妄想 进而了生脱死 成菩萨 成佛 广度众生。佛教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