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与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的显著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8-05-26
中国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台湾、旧金山等地说吴语的移民中间
以往方言资料,为了缩短与普通话的距离,往往会向普通话靠拢。但现推普工作有了更高要求,比如:普通话测试时,不承认上海人说的“机、漆、希”是普通话的(j)、(q)、(x);本篇采用的注音方式强调上海话与普通话的不同点,这样有利于上海人说准普通话。
另注:西方语言的“国际音标”因为印刷方便和沿用习惯,有时和真正国际音标略有点差异。

(一)声母:依汉语习惯,声母带简单元音容易掌握也不影响拼读。
(注:国际音标中“h”相当送气符号“‘”。)
1,拨[p]<p>(全清):相当法语[p],普通话(b)[p]。
2,泼[p’]<ph>(次清):相当英语[p],普通话(p)[p’]。
3,孛<b>(全浊):相当英语和法语。
4,夫[f]<f>(全清):相当英、法语和普通话(f)[f]。
5,扶[v]<v>(全浊):相当英、法语[v]。
6,得[t]<t>(全清):相当法语[t],普通话(d)[t]。
7,忒[t’]<th>(次清):相当英语[t],普通话(t)[t’]。
8,凸[d]<d>(全浊):相当英语和法语[d]。
9,革[k]<k>(全清):相当法语[k],普通话(g)[k]。
10,克[k’]<kh>(次清):相当英语[k],普通话(k)[k’]。
11,搿[g]<g>(全浊):相当英、法语[g]。
12,黑[h]<h>(全清):喉音,相当英、日语[h],不同于普通话舌根音(牙音)(h)[x]。
13,合[斤]<rh>(全浊):[h]相应的浊音。法语r[R]是小舌擦音,故与[斤]相似。r常表示半元音性质的浊擦音,在西方诸语中代表的音素最杂。故使用“r”,加上h为体现其与[h]的关系。
14,支[ts]<tz>(全清):相当法语hertz[ts],普通话(z)[ts]。
15,吹[ts’]<tc>(次清):相当英语[ts],普通话(c)[ts’]。
16,嗞[dz]<dz>(全浊):相当英语[dz]。
17,丝[s]<s>(全清),相当英、法语和普通话(s)[s]。
18,士[z]<z><x>(全浊):相当英、法语[z]。:因吴语“[z]”声母字多,用“x”标注普通话(r)声母的文读。
19,几[t厂]<c>(全清):意大利、拉丁语(c)[t厂]、日语“チ”。
20,千[t厂’]<ch>(次清):相当英语[t厂’]。
21,其[d了]<dj>(全浊):相当英、法语adjective中dj[d了]。
22,希[厂]<sc>(全清):法语、意大利语fasciste中sc的发音,英语sh的发音。相当日语“シ”[厂]。“几——c,希—sc”意大利语和拉丁语拼法。
吴语舌叶音和日语较一致,英、法语中的舌叶音,需拢圆嘴唇,舌缘上卷,而普通话前舌面音(x)行声母前舌面隆起贴近硬腭,而舌叶音[厂]前舌面平展,两者差别好似翘、平舌音之别。
23,徐[了]<j>(全浊):相当法语j,英语[了]。
24,勒[卜]<l>(次浊):接近英、法、国语(l)[l];实际和日语“ラ”行辅音、韩语“己”相同,是闪音。
25,了[?卜]<ql>(清次浊):相应的清声母。
26,,呒[m]<m>(次浊):相当英语、普通话(m)[m]。
27,呒[?m]<qm>(清次浊):相应的清声母。
28,俉[n]<n>(次浊):相当英语、普通话(n)[n]。
29,呒[?n]<qn>(清次浊):相应的清声母。
30,日[刀]<gn>(次浊):日语(ニ)、法、意大利语gn[刀]中的辅音成分。
31,呒[?刀]<kn>(清次浊):相应的清声母。
32,五[ng]<ng>(次浊):相当英、日语和普通话(ng)。
33,呒[?ng]<nk>(清次浊):相应的清声母。
34,夷[j斤]<y-i>(全浊):相当英语[j]。英语east[i:st]和yeast[ji:st]是对应音素,吴语情况类似。(半元音或半辅音,可亲元音或辅音。吴语中分亲辅音的[j斤]等和亲元音的[?i]等两组。)
35,衣[?i]<i>(全清):相应的清声母。属于零声母。
36,雨[丩斤]<y-u>(全浊):相当德、法语[丩]。
37,迂[?y]<u/ü>(全清):相应的清声母。属于零声母。
38,吴[w斤]<wh>(全浊):和日语[w]相似,是扁唇音。
39,衣[?倒m]<w>(全清):相应的清声母。属于零声母。
40,[?]</q>(全清):声门清塞音,相当韩语紧喉音作用。出现在次浊音前,构成相应清声母;出现在全清音前,加强与全浊音的对比。

(二)韵母总表:

开尾韵: 不以辅音为韵尾者。吴语缺乏前强式双元音。
1,司<-y>[1]:相当国语(s)-i[1],更接近日语相似音。国语罗马字方案使用“-y”方案。
2,乌<wu>[倒m]:和日语“ゥ”一样是合口形扁唇音,并见于其它南方汉语和越南语等,不同于普通话撮口形圆唇音(u)[u]。
3,衣<i>:相当英、法语、普通话(i)。
4,迂<u/ü>[y]:相当法语(u)、德语、普通话(ü)[y]。ü使用上有所不便。
5,挨<a>[ɑ]:相当日、英、法语[ɑ];比普通话(a)[A]舌面后缩些。
6,哇<wa>。
7,迓<ia>。
8,哀<e>[倒3]:日エ、英[e]、法语[倒3]。
9,弯<we>。
10,倻<ie>。
11,安<eu>[o加/]:相当法语peu ,deux中(eu)、德语(ö)。
12,豌<weu>。
13,冤<ieu>[y o加/]。
14,欧<oe>[9ˉ]:颇似普通话(ou)、英语toe中oe,但不收拢嘴唇,多数情况是单元音。
15,优<ioe>。
16,桠<au>[U]:和法语au[o](实为[U])一致,或英语短音[U]延长,介于普通话(o)[o]、(u)[u]间。
17,凹<o>[倒c]:和美式英语[倒c:]、法语or中的o[倒c]相当。
18,妖<io>。

鼻尾韵:鼻音<gn>[刀]:介于普通话前、后鼻音[ng]和[n]之间。中鼻音[刀]成阻部位在口腔最高部位,舌面贴近硬腭不方便,主韵开口大时就成鼻化音,故鼻化音也可理解为是中鼻音。(gn是法语、意大利语[刀]拼写形式,不过法语gn[刀]带有简单元音。可按古汉语中韵尾用mb,mp,nd,nt,ng,nk,带浊塞音字母者表示阳入。在联拼时,按日语罗马字方案用“m/n”。)
1,肮<agn>[A~]:相当法语an/am[a~],及日语类似音素。
2,汪<wagn>。
3,央<iagn>。
4,翁<ogn>[o~]:相当法语on/om[o~],及日语类似音素。主韵是[o加尾巴]。
5,拥<iogn>。接近普通话iong。
6,恩<egn>[倒e 刀]。介于普通话en,eng之间。
7,温<wegn>[w倒e 刀]。介于普通话wen,weng之间。
8,英<ign>[iI刀]。介于普通话in,ing之间。
9,晕<ugn>[yI刀]。接近普通话yun之间。

促尾韵:促音<q>[?]:声门清塞音,总之促音相当短音。采用江南拉方案q,且q可表示接近喉的塞音。或按古汉语中韵尾用b,p,d,t,g,k,浊字母表示阳入。在联拼时,按日语罗马字方案将下音节首字母双写表示。
1,压<aq>[A?]:普通话(a)[A],且声音短促。现普遍舌位抬高成[倒a]相当英语[倒v](英语[倒v]实是[倒a])。
2,挖<waq>。
3,约<iaq>。
4,恶<oq>[o加尾巴?]:相当日语オ的促音,比普通话(o)[o]嘴张得略开些,介于[o]、[倒c]之间。是比英语[U]开口略大,比dot中o开口小的短音。
5,郁<ioq>。
6,遏<eq>[倒e?]:英语央元音[倒e],不同于国语(e)。
7,殟<weq>[w倒e?]。
8,一<iq>[iI?]:与英语相当。英语中也常带“”。
9,抈<uq>[yI?]。

自成音节:
1,而<el/er>[倒el]:比普通话(er)舌尖平些。为与促韵区别,联拼时当下音节是l时用er。如:erliq而立;elliq遏(eq)立(liq)。
2呒<m>。
3,呣姆<qm>[?m]。
4,唔俉<n>。
5,嗯<qn>[?n]。
6,五<ng>。
7,吘<nk>[?ng]。

(三)声调:上海话声调较周围吴方言少。
上海话大致分为平仄入三声。
平声相当英语长音、法语短音,仄声略长相当法语长音,入声相当日语促音、英语短音。又根据声母的清浊性分为两类。
1, 阴平:调值53。
2, 阴仄:调值34。
3, 阳平、阳仄:调值相同13。
4, 阴入:调值5。
5, 阳入:调值2。

用法语长音符号“^”标在主韵后一字母上,或韵母后加“h”表示仄声。入声用促音字母表示。

法式吴语拼音说明
依据原则(1):为方便使用,不用字母加符号形式。(2):不同音素分开,同字母不充当过多角色。结构简洁,以便掌握。(3):尽量每种拼写有据可依,主要参考法语拼写,因吴、法语相同音素多,且法语音标与国际音标比较一致。另外补充参考同属于拉丁语族的意大利语、拉丁语,以及国际音标、日语罗马字方案等。
补充:[ɑ~]韵若是分出可标为<aogn>。[e]、[倒3]韵若分开可分别标为<ei>,<ai>。苏州话圆唇舌尖元音[?? ]可以标为<üy/uy>。浙北话中的[倒3~]、[o/~]可以分别标为<aign、eugn>。苏州部分地区的翘舌音可相应的平舌音加r表示。苏州话中的[ɑ]、[a]可以分别标为<á,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