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初期有几个诸侯国?

他们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很多。
刚开始时诸侯国数量有很多,数以千计,之后在西周的三百年中,很多异姓或不臣服于周的国家被灭掉被灭掉的也以千计。有些国家被灭掉是因为他们反对周王朝;有些被灭掉则是毫无理由的,如春秋时期卫国的太子在城门上欣赏美景时,突然望见一处部族,问知是戎州,就说:“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翦之”,于是一个小国家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消失了。这个国家很幸运,能够被在历史书被记下,更多的国家虽然亡国了,但在史官的眼中根本不值得记载。所以周初号称千八百国,到了春秋时代仅余一百四十八国,其中比较大的只有齐、晋、楚、秦、鲁、曹、郑、宋、卫、燕、陈、蔡、吴、越等十四国,最大者则为齐、晋、秦、楚四国。
至于周初的由周王朝所分封的诸侯国,数目并不能确定。在周取商的过程中,有很多国家参与并周结盟,这些国家在周朝建立后自然仍能存在。而后周朝建立后,又新建了一些国家,《荀子·儒效篇》说:“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又说:“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大概共封了五六十个新国。同姓的诸侯,都是文、武、周公的后裔,多是在周公摄政之时分封的,《左传》僖公二十四说: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周初的同姓诸侯当然不止这些,如同荀子所说的:“周之子孙,苛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儒效篇》)。周初诸侯除同姓外,也有异姓者。其中有些是周族的亲戚,还有些是归服周朝的一些小国首领。相传武王灭纣之后,即“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史记·周本纪》)。
在西周的封国中,最重要的有:
卫:周文王子康叔封的封国,都朝歌(今河南汲县北)。卫的领域大体包括今之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
齐:太公吕望的封国,都营邱(今山东临淄)。周初的齐。是在消灭了商朝的残余势力蒲姑的废墟(今博兴、临淄一带)上封立的。
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都奄(今山东曲阜)。鲁也是在消灭了商朝的残余势力商奄的废墟上(今曲阜一带)封立的。
宋:微子启的封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市),是商族的老根据地,是周公东征以后的新封国家。
晋:成王弟叔虞的封国,都唐(今山西翼城西),至亶父时,改唐为晋。晋国原是唐人的故地,大概就是陶唐氏的后裔,历夏商二世,自为方国,延续到周初才夷灭。国虽易主,家并未亡,唐之遗民怀姓九族仍然任职五正之官。
燕——召公爽的封国,都蓟(今北京市)。《史记》以燕国之封为武王时事。其实,燕当即邶,封于燕的是召公爽之子。因而封燕也只能是在诛武庚后。
宜:这个诸侯国并不见于史籍。解放初期,在江苏丹徒县烟憞山出土有“宜侯矢殷”,铭文长达120 余字,记载了康王改封虞侯(宜侯×原是虞侯×)于宜的情况。宜是国名,也是地名,不见于古代文献,但应当就是铜器出土地的丹徒,自然也是西周初期在长江以南的一个封国。宜侯×初袭其父虎公文丁之爵,称虎侯×。他是东方虎国的旧族,自武丁以来就非常显赫,原居于郑州附近,周初改封于宜,故领有殷商“奠七白”即郑氏族及其“宜庶人”(《宜侯×殷》)。宜在东土,著录有《伐雨鼎》铭云:“王令宜子×西方于省,佳反(返)”地望与本×出土的江苏丹徒吻合。周人利用宜侯×镇戍东南最最前线,其地位类似周室封建的亲戚,就现有的资料言,当属特例。
周初的封藩建国,旧史皆以为始于灭殷以后,其实文王向东扩张“虞芮质厥成”(《诗经·大雅·绵篇》)后,就曾封仲雍于虞,称为虞仲。伐崇之后,又把崇地封给了虢仲虢叔。虞在晋南,虢又在虞南,这就说明武王克殷以前,周族已经开始了分封。周公东征胜利后,在更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了他们的亲属子弟镇抚其地,因而使得西周王朝终于摆脱了“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诗经·豳风·鸱鸮篇》)的困境而逐渐巩固了下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5
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命为大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魏——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镇魏国。即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是也。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县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济阳定陶县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阳府是也。

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东章邱县是也。

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即今山西平阳府降县东翼城是也。

吴——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即今之吴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后,得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在河东太阳县是也。

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陕县东南之虢城。
蓟——姬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也。
第2个回答  2013-08-25
姬发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陕西西安西),抛弃“帝”的称谓,改称为“国
王”,被人们尊称为“天王”,这显示一个迥异于前代的新时代的开始。——姬发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王。
周王朝初期的文化程度很低,所以对商王朝大多数的意识形态,尤其是祖先崇
拜,在相当尊崇的态度下,都承袭下来。但对商王朝的遗民,却是一付狰狞的面目。
只有一小部份,即居留朝歌(河南淇县)的那个贵族支派,命子受辛的儿子子武庚
继续担任首领,迁回他们祖先的老根据地商丘(河南商丘)。其他散居各地的商王
朝的遗民,却没有这种好运,他们的财产被没收,男女老幼全部沦为颈子上系着绳
索的奴隶。
周王朝的社会结构,分为四个阶层,如同下表:
国王高高在上,当然最为尊贵。其次是贵族,包括诸侯(封国君主)、卿(政
府最高级官员)、大夫(政府次高级官员)、士(武官)。再其次是平民,即自由
民,被称为“庶人”。最低一级是奴隶,即商王朝遗民跟其他被征服的部落或俘虏。
任何国家的奴隶都是悲惨的,中国的奴隶亦然。他们是人类中最不像人类的动
物,身体和生命都没有保障。阶层间的界限,不但是绝对的,也是庄严的,不允许
逾越。这是周王朝从商王朝继承下来的事物之一,周政府除了用法律控制这种形态
外,还特别制作礼教——若干世纪后,又称为名教,用教育的方法,以分别贵贱,
使贵族永远是贵族,平民永远是平民、奴隶永远是奴隶。使奴隶们以及平民们了解,
如果不安份守己,企图逾越已定的界限,不但违犯了法律,要受严厉的制裁;同时
也违反了礼教,要被人所不齿。
在这种社会基础上,周王朝创立了它的封建政治制度。
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态是,由元首分封贵族到各地建立封国,统治平民和镇压奴
隶。周王朝的国王先以首都镐京(陕西西安西)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
划出一块广大的土地,称为“王畿”,由国王直接统治。而把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
全部分封。封国的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所
以中央政府对封国可以完全控制。诸封国像群星捧月一样,环绕拱卫着王畿。封国
君主对封国内的平民奴隶,具有绝对的权力、对国王则每年到首都觐见(入朝),
用进贡代替赋税。当中央政府征兵从事战争时,封国君主有率领部队,听候调遣的
义务。
封国君主,绝大多数是国王的亲属,第一任国王姬发征服了商王朝后,迫不及
待地就大肆分封起来,凡是姓姬的亲族,只要不是疯子和白痴,每人都分到一块土
地和一群奴隶,如姬昌的儿子姬爽,封到燕国(河南郾城,后迁至北京)。少数是
建立功勋的官员,如周兵团总司令姜子牙,封到齐国(河南南阳西,后迁至山东淄
博东)。第三类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对不能征服或不能消灭的部落,就封他们酋
长一个不费一文钱的爵位,安抚他不要捣乱,如夏王朝的后裔封为杞国(河南杞县),
姬轩辕的后裔封为黄国(河南潢川),伊祁放勋的后裔封为唐国(山西翼城),姚
重华的后裔封为陈国(河南淮阳),此外还有管国(河南郑州)国君姬鲜(姬发之弟)
蔡国(河南上蔡)国君姬度(姬发之弟)
霍国(山西霍州)国君姬处(姬发之弟)
殷国(河南安阳)国君子武庚(子受辛之子)
鲁国(山东曲阜)国君姬伯禽(姬旦之子)
赵国(山西洪洞北)国君姬带
卫国(河南淇县)申国(河南南阳)褒国(陕西汉中西北)

从此,部落一词逐渐消失,都变成了封国。但我们必须记住,在前十二世纪周
王朝初期,封国跟部落没有区别,一个简陋的土屋土墙的小院子,就是封国君主的
皇宫。
封国的地位平等,直属于中央,谁也管不了谁。但封国的面积并不一样大小,
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爵位,是周王朝新生事物之一,共分为五级:“公”、“侯”、
“伯”、“子”、“男”。当时总称所有的封国君主为诸侯,即很多侯爵之意,大
概封侯爵的人特别多的缘故。五级之下,又有第六级“附庸”,附庸的土地更小,
不属于中央政府,而属于附近较大的封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