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音乐中的旋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9

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或全部思想,用调式关系和节奏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独立的许多音的横向单声部进行,叫旋律。通俗讲也就是单声部乐曲和歌曲。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旋律可分为声乐曲与器乐曲两种。声乐旋律是为人声演唱的。因而与人声,语言关系非常密切。其特点是:音域比较狭窄、节奏比较简单,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器乐旋律是为乐器演奏的,它与乐器的构造有着直接关系。一般讲器乐旋律音域较宽广,节奏、速度、力度变化较大,富于技巧性。如钢琴的饿音域最宽。

旋律是由许多音乐基本要素,如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表演方法方式等,有机地结合而成。

旋律在多声部音乐中,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调音乐”。就是说一个声部(大多为高声部)为主要旋律,其它声部都为它伴奏、衬托。有几个声部的旋律完全相同,也可能不同,并且都具有独立的作用,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进行中没有主次,谁也不愿意衬托谁,互不相让,而又不协调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音乐叫“复调音乐”。

扩展资料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音高(也可以是相同的)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线条的概念。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

构成旋律包含两个要素,即旋律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在连续的旋律进行中,由于音高的走向而形成各种直线的或曲线的进行,这些进行类似画面中线条的伸展或起伏,故称为旋律线;关于音的时间方面:相继发出的不同音高的音(即旋律线)和各种音乐节奏的长短、快慢、停顿等表现职能相结合时,旋律才能形成音乐的种种句法和结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第四十三讲 关于旋律知识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旋律。二、旋律进行的方向与高潮。三、旋律的发展。

  一、什么是旋律。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或全部思想,用调式关系和节奏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独立的许多音的横向单声部进行,叫旋律。通俗讲也就是单声部乐曲和歌曲。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旋律可分为声乐曲与器乐曲两种。声乐旋律是为人声演唱的。因而与人声,语言关系非常密切。其特点是:音域比较狭窄、节奏比较简单,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器乐旋律是为乐器演奏的,它与乐器的构造有着直接关系。一般讲器乐旋律音域较宽广,节奏、速度、力度变化较大,富于技巧性。如钢琴的饿音域最宽。

  旋律是由许多音乐基本要素,如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表演方法方式等,有机地结合而成。

  旋律在多声部音乐中,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调音乐”。就是说一个声部(大多为高声部)为主要旋律,其它声部都为它伴奏、衬托。有几个声部的旋律完全相同,也可能不同,并且都具有独立的作用,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进行中没有主次,谁也不愿意衬托谁,互不相让,而又不协调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音乐叫“复调音乐”。

  二、旋律进行的方向与高潮
  三、旋律的发展。
  http://202.207.136.8/yxdh/art/zhongdiankechengjiao%60an1.9.htm

  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它体现音乐的全部思想或主要思想。文学家写一本小说,用文字叙述了小说的情节,这个情节比较容易记住,这一方面是由它叙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回忆这个情节。音乐所描述的内容从本质说来总是比较抽象的(某些标题音乐例外),音乐的“情节”只能依靠旋律表达出来,因此,旋律在音乐中似乎相当于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旋律是听众的向导。因此听众在接触一支旋律时,必须能够把它辨认出来,而且以后还要自始至终追随它的行踪。这是对于有理解力的听众的起码要求。如果你听音乐时既不能辨认旋律,又不能追踪旋律,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听下去了,因为你只不过是模糊地感到音乐的存在而已。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严格地说,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节拍、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旋律离开了其它各种音乐要素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旋律的表现为和感人力正是通过音乐的各种要素作用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旋律可分为声乐器乐旋律两种,声乐旋律是供人声演唱的,一般说音域比较狭窄,富于歌唱性是它的最大特点。器乐旋律是供乐器演奏的,它和声乐旋律相比,音域较宽,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比较大,富于节奏性和技巧性,但歌唱性对器乐旋律的表现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旋律进行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四种:1、级进。即旋律按照音阶式进行,可以是上行(12345),也可以是下行(54321)。2、跳进。旋律进行时作三度以上的跳跃称为跳进(135或531)。3、同音反复。相同音连续出现(1155665,4433221)。4、模进,即不同高度的重复(123,456,654,321)。此外,旋律还可以通过某些手段,使之变化发展,从而扩大了旋律的范围,丰富了旋律的内容。

  什么是一个优美的旋律?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作曲技法书会提出一些优美旋律的条件,如在整个乐句或乐段中须保持各音间一定的关系;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分段;在进行方向与节奏上要有平衡与对比;在结构上要有特征,以便表现清楚的音乐形象。等等。但即使你完全掌握这些法则,也未必写得出一个优美的旋律。有人说,写旋律的才能是天赋的,这话不无道理。一首乐曲的旋律,比之其它音乐因素(节奏、和声等),是最能体现作曲家的风格特点的。音乐听得多的人,往往能从没有听过的旋律大致猜出它是属哪个时期哪个流派的作品,一般听音乐的人,辨认一首乐曲,主要要是依靠辨认旋律。

  旋律是连续不断地引导听者自始至终听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听音乐时必须紧紧捉住这根线索,大多数旋律或多或少都是由精心设计的一些次要素材所伴随。不要让旋律被伴随它的其它素材所淹没,要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的一切素材中分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
  http://news.xinhuanet.com/audio/2003-12/01/content_1207352.htm

  什么是旋律?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艺家创作的作品只具有“势能”,必须经过欣赏者的接受才转化为“功能”,接受者才是作品的真正作者和最后完成者(参见《文艺新学科新方法手册》"接受美学"条目)。由此可见,只有在社会音乐生活中被接受、欣赏、传倡的旋律,才是最后完成的真正意义上的旋律,才具有研究价值;接受的广度与深度越高,其研究价值就越高,否则,仅是一些无意义的音响符号而已。因此,旋律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第一步就应该对研 究对象——旋律根据其实际流传情况加以选择。过去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是根据乐谱作旋律的结构、旋法、调式等作静态的研究,很少注意根据旋律的实际流传情况及演变情况作动态研究,以揭示旋律在不同历史时期流传或失传的内在原因。特别是民歌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从音调到音乐形象都可能产生极大的变化,如果能进一步研究其变化的内在社会、历史原因,将可能获得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http://www.samgharama.com/subentry/music/data/guide/guide2/7rhythm.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4-15
旋律(melody)也称作曲调,是一连串乐音的有组织的进行。

与其他要素相比,旋律在音乐中的地位最突出,自然也就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可以说,任何人在听了一首作品之后,首先记住的就是旋律,它是可以由我们哼唱出来的,而其他要素如单纯的音区、力度、节奏,离开了旋律,简直就无法独立存在,所以有人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不过,在有些音乐中,旋律并不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二十世纪的一些新颖独特的作品,是以音色为主要的构成因素,而非洲的鼓乐则主要是由各种节奏组合而成的。限于篇幅的原因,本节内容不涉及这一类特殊的音乐。

旋律和我们的日常语言关系十分密切,最早的音乐,它们旋律的曲折变化,是依附于语言本身的,可以说,它就是将语言中的音高加以夸张得来的。比如我们中国人的吟诗,就是将诗句用较为音乐化的调子朗读出来,西方古老的圣咏也是这样。后来渐渐地有了不依附于语言的音乐旋律,但如果仔细想想,这些形态各异的旋律仍然和语言有着深层的关系,比如曲折婉转的旋律,有如亲切的谈话;短促有力的旋律,很象是命令或惊叹的口气;下行的旋律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叹气声,它往往用来表现哀伤的哭泣或沉重的叹息。

正因为旋律具有情感色彩,它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作曲家就利用这一特征,来写作表现各种各样情绪的旋律。
这就是构成第一乐章的两个主要素材,在音乐进行当中,它们发展、变化,并不时地还有新的素材加入进来,构成丰富多变的音乐洪流。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它的涌流,感觉到它的变化和不断的推进,就像我们可以感觉到在崎岖不平的河床上,河水的流动也是千姿百态一样。能够体会到这些运动的趣味和美感,就是理解了作曲家的意图了,至于它让人产生的联想,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当我们听得多了,对音乐的感受力会越来越敏锐,想象力也会变得更加丰富,这时就会从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感。也许不久以后你就会从旋律中辨认出这是西方的浪漫主义还是巴罗克风格,辨认出这是巴赫还是贝多芬,是肖邦还是李斯特,或者,是我国云南民歌还是蒙族民歌。

旋律,是通向音乐世界的一条小径。
第4个回答  2006-04-09
就是节拍,好比:一拍读ta;半拍读ti等。节奏不同,旋律就不一样。
第5个回答  2018-10-16
g h v h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