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怎么产生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3-18
乐曲春江花月夜,是因为作者在夜里没有事情做,独自喝酒,看到了夜晚上江水上面的美丽的风景,所以他就想到了这个曲子,把它演奏了出来,后来他在皇帝面前进行了表演,成为了宫廷乐曲,后来随着乐曲的发展,这首乐曲就传到了民间,被民间广为流传。
第2个回答  2020-03-18
《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箫鼓》,曲谱最早见于清朝,是一首经典的传统民乐名曲,旋律委婉、曲调优美,展现的是一幅小桥流水、远山含笑的水乡意蕴。《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著名诗篇,诗中对江月景致的描写清丽优美,意境深远,同时饱含深远的宇宙意识和优美的音乐美感。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会员柳尧章将已经更名为《得阳琵琶》的《夕阳箫鼓》进行改编,使乐曲成为一首丝竹乐合奏曲,后来逐渐改编发展为大型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并正式把曲名改为《春江花月夜》,这种改动取自诗作的优美意境和两者在形式上的相通之处。

徐景新是新中国后最为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之一,他于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此后为多部电影作曲。在给多部电影作曲期间,他学习了电影创作阶段的美术、摄影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创作更加生动、更具多样性,同时他注重对多种音乐形式的融合运用,这些都构成了他的音乐创作特性的基础。作为一种随性的、自由的音乐形式,随想曲的创作正好符合徐景新内容丰富而又互相融合的音乐风格,于是,他在民族管弦乐的基础上,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改编,创作出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
第3个回答  2020-03-18
我觉得电视剧《走向共和》中,袁世凯听的唱片是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袁世凯听民国的音乐,岂不成了笑话?那么《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器乐合奏曲是如何产生的呢?《中国音乐词典》记载:“193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会员柳尧章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也就是说,在《春江花月夜》问世之时,袁世凯已死去二十年了。但是《词典》上记载的时间应该重新加以考证和更正。我有幸看到了柳尧章先生口述的文章有以下的记载:1925年10月,我借鉴西洋管弦乐队的形式,将《浔阳夜月》(又名《夕阳箫鼓》《浔阳曲》)改编成多声部的合奏谱;将工尺谱改成横写;共十二个声部。乐曲改编以后,觉得再用《浔阳夜月》的曲名已不妥当了,便根据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的诗句易名《秋江月》。1926年春,郑觐文先生再次正名为《春江花月夜》。这篇文章不仅纠正了《中国音乐词典》中关于此曲产生时间的错误(1935年应为1926年),也让我们得知,我国首先用工尺谱写管弦乐总谱的人是柳尧章先生。这首乐曲经改编更名后,其内容拓宽了,表达的感情更丰富了;与《夕阳箫鼓》不可同日而语。
  我也看到有人在电视节目中把上述乐曲《春江花月夜》和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同名长诗挂起钩来,以诗句与乐投对号入座,说词曲表现的就是张若虚诗的意境。对此,我却不敢苟同。柳先生改编时为了帮助听众理解音乐的内容,还把乐曲分为十段,并在每乐段之前加了小标题,即:江楼钟鼓、月上东山、桡鸣远濑、风回水曲、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回栏拍岸、欺乃归舟以及尾声。从十个小标题看,实与张若虚诗无涉。假如《春江花月夜》的改编真以张诗为依据,则应加另外的小标题了。应是:春江潮涌、江流宛转、花林似霰、江天一色、归云飞飘、月夜相思、层楼月影、闲潭夜梦、江水流春、罗月摇情……在中国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篇《春江花月夜》。据《辞海》记载:“《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南北朝时,陈后主就创作过曲词《春江花月夜》。后隋炀帝杨广和唐朝的张若虚、温庭筠、张子容等人也写有同名涛歌。但以张若虚一篇最为有名而已,历代皆有佳评,如闻一多先生即有此诗是“孤篇,希望采纳我的回答,谢谢了
第4个回答  2020-03-18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袁世凯听的唱片是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袁世凯听民国的音乐,岂不成了笑话?那么《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器乐合奏曲是如何产生的呢?《中国音乐词典》记载:“193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会员柳尧章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也就是说,在《春江花月夜》问世之时,袁世凯已死去二十年了。但是《词典》上记载的时间应该重新加以考证和更正。我有幸看到了柳尧章先生口述的文章有以下的记载:1925年10月,我借鉴西洋管弦乐队的形式,将《浔阳夜月》(又名《夕阳箫鼓》《浔阳曲》)改编成多声部的合奏谱;将工尺谱改成横写;共十二个声部。乐曲改编以后,觉得再用《浔阳夜月》的曲名已不妥当了,便根据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的诗句易名《秋江月》。1926年春,郑觐文先生再次正名为《春江花月夜》。这篇文章不仅纠正了《中国音乐词典》中关于此曲产生时间的错误(1935年应为1926年),也让我们得知,我国首先用工尺谱写管弦乐总谱的人是柳尧章先生。这首乐曲经改编更名后,其内容拓宽了,表达的感情更丰富了;与《夕阳箫鼓》不可同日而语。
第5个回答  2020-03-18
很多乐曲都是曲作者有感而发,《春江花月夜》曲作者是清代的姚燮。而《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写出优美的春江花月夜 之景致。,姚燮应该是读到这首诗,由情入景,然后又由诗入曲,《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它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春江花月夜》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里“名曲中的名曲,经典中的经典”。我们所熟知的名曲《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等也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