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何特点?

〈1〉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有何特点? 急急急....在考历史... 〈2〉20世纪30年代与20年代相比,国际政泊局势的最大变化是什么?结合具体史实分析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及对国际形式的影响..

第1个回答  2013-08-22
对前苏联探索工业化道路失误原因的思考
摘 要: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有丰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方面的经验
教训, 尤其是探索工业化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这不仅对前苏联甚至是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因此, 在我们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天, 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再来
认识这一历史问题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前苏联社会主义运动失败和国家解体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在相当程度上与斯大林确立的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模式有关。文章主要分析了前苏联工业化道路选择的过
程及其争论, 这一道路的弊端, 以及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关键词: 前苏联; 工业化道路; 选择; 失误; 原因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前苏联在社会主义
建设问题上有丰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教
训, 尤其是探索工业化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这不仅对
前苏联甚至是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严
重而深刻的影响,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前苏联
社会主义运动失败和国家解体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
的, 但在相当程度上与斯大林确立的苏联工业化道
路的模式有关。因此, 在我们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
今天, 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再来认识这一历史问
题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前苏联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前苏联探索工业化道路的任务在十月革命胜利
后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的苏俄在经济上仍然
是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半个世
纪以上。要改变这一状况, 巩固政权和奠定社会主义
制度的基础, 在列宁看来, 就必须实现工业化。列宁
曾用一个公式表达了他的这一认识: 共产主义= 苏
维埃政权+ 电气化[ 1 ]电气化就是工业化。列宁把实
现工业化形象地比喻为: 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
的马上, 跨到大机器的、工业的、电气化的马上。而要
实现工业化, 首要的前提便是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
那么, 怎样解决资金问题呢?当时正处于西方资本主
义世界围困中的苏俄, 不可能依赖外部资金的流入,
只能主要依靠国内解决。而国内积累, 列宁最初的设
想是通过推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特别是依靠国家
政权的强制力量和行政手段向农民索取积累资金,
恢复与发展大工业, 最终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这一战略的推行很快就因为
农业生产的迅速萎缩和农民的激烈对抗而宣告失
败。经过国内战争与严重的经济破坏, 列宁开始意识
到, 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不可能依靠某个行政命令
和制定某项计划, 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在俄国这
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农民居多数的国家必须考
虑农民的要求, 不能把农民当成异己力量。他指出:
从俄国整个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最本质、
最根本的问题来看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 就
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1 ] ,“我们帮助农民, 因为
这是我们保住政权所绝对必需的。专政的最高原则
就是维护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盟, 使无产阶级能够
保持领导作用和国家政权”。[ 1 ]我们注意到, 列宁晚
年著作中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很多。农民问题实际
上成为列宁晚年关注的中心。据此, 在工业化道路问
题上, 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设想和原则: 确认发展国
民经济的中心任务, 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强调农村经
济的发展是苏俄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发展整个经
济, 首先是发展农业”。[ 1 ]只有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的
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才能为工业经济
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积累。这是苏俄实现工
业化的唯一出路。这实际上是统筹工业经济和农业
经济协调发展的关于工业化道路的新的发展战略。
应该说, 这一思想不仅反映了俄国的实际国情, 为前
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指引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也为同样是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
索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养料。
列宁之后, 在前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产生
了严重的意见分歧: 一派以布哈林为代表。布哈林认
为: 工农业是互相依赖、互相帮助。特别是在小农经
济占优势的俄国, 要实现工业化, 保持工业高速度发
展的基础是农业, 是农民。要依靠农业经济的发展,
通过增强农民的支付能力来发展工业。“工业要得到
发展, 需要农业取得成就; 反之, 农业要取得成就, 也
需要工业得到发展。”[ 2 ]坚持必须力求把国民经济各
种基本成分尽可能正确地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发展
重工业。他主张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应当来源于国
有化企业的利润、农民和私人资本的税收, 尽可能吸
收外来资本。关于工业化速度, 布哈林主张工业化应
当有尽可能快的发展速度, 但是反对脱离现实的“超
工业化”的高速度。应当说, 布哈林的工业化道路理
论与列宁的工业化道路探索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并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
思想体系。另一派以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为代表。普
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 在苏俄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
小农占优势的国家, 国营经济非常脆弱, 只有迅速实
现工业化, 才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过渡到社会主
义。而要实现工业化, 就必须依靠行政和经济的一切
手段, 进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 即把小生产作为“殖
民地”和原始积累的源泉。他提出:“认为社会主义经
济可以不触动小资产阶级包括农民经济资源而自行
发展的思想无疑是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
主义国家在这里的任务不是从小资产阶级生产者那
里拿得比资本主义从他们那里拿得更少的东西, 而
是�6�8�6�8拿得更多。”[ 3 ]他还提出, 为此需要实行经济
领域高度的国家垄断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
这一主张遭到布哈林的严厉批评, 他认为普列奥布
拉任斯基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完全离开
了马克思主义, 歪曲了工农关系和工农业关系, 这样
做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崩溃和
破产。
在这场关于工业化道路的争论中, 作为列宁后
继者的斯大林明显地支持了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主
张。斯大林不仅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
始, 而且重工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则主要依靠农
民的贡税, 具体途径是“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
税, 即直接税和间接税, 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
要因为价格高而多付一些钱, 这是第一; 而在出卖产
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 这是第二”。[ 4 ]也就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为代价, 走高速度、高积
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由于在列宁之后苏共
党内的权力斗争中, 斯大林战胜了其他对手, 赢得了
最高权力, 在这样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里, 这也
就意味着斯大林个人的意志最终成为了党的意志、
国家的意志, 斯大林式工业化道路思想最终成为了
前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指导思想。
事实上, 斯大林式工业化主张在实施过程一开
始就暴露出很多问题。1933 年1 月, 斯大林宣布第
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从他公布的统计数据看, 重
工业完成计划数108%。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
轻工业很多项目没有完成计划, 农业生产大幅度滑
坡, 导致了30 年代发生大饥荒, 苏联人民为此付出
了沉痛的代价。但斯大林并没有因此而对其工业化
道路理论进行检讨, 在制订第二个五年计划时, 反而
更加强调“在国内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
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 计划的核心是
“重工业及其心脏——机器制造业”, 资金则要靠“厉
行节俭”和“需要有重大的牺牲”, 而党的任务就是
“督促”国家“向前奔弛”, 否则便是站在了“反革命的
立场”上了。[ 5 ]虽然运用了各种手段, 在从战前三个
五年计划实行的情况看, 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经
济在量上有了提高, 但农业情况十分糟糕, 粮食、肉
类、奶人均占有量甚至大大低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战争的爆发使前苏联工业化进程中断。战后, 前苏联
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表现和特征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多个层面展现其独特性:首先,在所有制结构上,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不容许任何形式的私营经济参与,体现了其经济体系的严密控制。在经济结构上,以重工业为核心,对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给予了忽视,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不均衡经济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苏联模式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点,如何评价?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最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经济的特征: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包括:1)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2)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3)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4)在经济结构上,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1. 斯大林提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理论,强调了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性。他指出,苏联需要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下自力更生,建立经济基础,以确保国家的经济独立。2. 斯大林关注了改造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问题。他领导下的苏联开展了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通过这场运动,苏联从以个体小农业为主...

斯大林时期苏联现代化道路特点和影响
特点:1.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优先发展了重工业,以此作为国家工业化的核心。2. 斯大林模式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强调快速工业化。3. 采用社会主义积累法,通过国家集中力量进行资本积累,以支持工业化进程。影响:1. 这一模式否定并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 农业和轻工业因资源...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果,特点及弊端是什么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1、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 发展。2、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3、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4、...

苏联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并简述其模式的特点及作用。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1. 政治领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最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体现在政治体制、经济管理、文化控制和对外关系等方面。2. 经济领域: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包括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集中管理的部门体制以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3. 政治体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苏联...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有何特点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或主要表现)(1)经济方面(计划、片面、包办)①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它排斥市场调节,由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计划就是法令”)。②为了实现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俄国的革命道路有什么特点
俄国革命道路的特点:俄国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有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与弊端
一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是一种国家自上而下,高度集中地有计划地管理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它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直接的经营管理者...

斯大林时期苏联现代化道路特点和影响
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2、一味追求高速度;3、社会主义积累法。影响:否定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社会消费水平极低,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体制日益僵化,阻碍了持续发展。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